趁北京舞蹈市场的暂时歇息,或称冷清,我们不妨检讨一下“芭蕾热”四年来潜伏的一些要命的问题。我不想简单地重96年秋以来,通过新闻媒体提出的六大危机——剧目严重老化,创作观念与方法落伍、舞团管理机制陈旧、开发观众远未制度化、票价与百姓收入倒挂和资助体系尚未形成。
北京的芭蕾市场上,长期以来稳操胜券的剧目一直是单一的《天鹅湖》,而对《吉赛尔》、《唐·吉诃德》等其它别具风采的经典,仿佛视而不见,对现、当代作品更是冷若冰霜。直到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京公演,才改变了这种状况。这次公演不仅创造了宏大的人民大会堂一连三场座无虚席的惊人纪录,而且用来自“芭蕾摇篮”真正“世界一流”的水准,达到了“众口可调”的理想境界——即使是颇为挑剔的海内外芭蕾专家们一连看了三场,也依然心悦诚服地感到无懈可击,。而广大的观众,更是领略了国际最高标准的滋味,从而对日后的观摩选择确立起了自己的标准——以后不再容易上当受骗。
作为循环,法国一家省级芭蕾舞团来京演出不朽的《天鹅湖》,而且水平属二流偏上,居然惨遭门可罗雀的下场。这使我不免意识到,两年来不断呼吁的“剧目严重老化”等危机,并未引起有关演出主办单位的足够重视,结果才使《天鹅湖》中那原本清澈见底的活水变成了死水甚至臭水一潭,使得这个剧目危机终于爆发出来。
令人惊喜的是,一些在舞蹈圈一直保持沉默甚至名不见经传的演出公司,开始在倡导现、当代剧目方面捷足先登,比如即将于9月4、5、6日主办加拿大温哥华芭蕾舞团现、当代为主作品晚会的宏远公司,以及明年立志主办德国汉堡芭蕾舞团当代剧目的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决意引进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当代芭蕾晚会的伊人公司等等。
看来,只要各家演出公司的老总们冷静地坐下来,面对古典剧目的超饱和现象,必能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剧目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乃北京和全国芭蕾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从新闻效应和经济效益着眼,还是从各自声誉和文化建设着想,都是如此!